应该向瑞吉欧学习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不容易回答。
有人曾经主张要能最纯真地反映瑞吉欧教育的原貌,并将瑞吉欧教育的原型“本土化”,这才是最为正宗地学习瑞吉欧。这种想法导致的行为就是“挂上瑞吉欧的牌子”,落实在瑞吉欧教育中所做过的事情。
美国人类学家托宾对这样的做法曾提出过批评,他说:“我的一位同事,丽贝卡·纽(注:意大利人),对瑞吉欧的了解甚于绝大多数非意大利人。她指出,虽然有了来自国外的对瑞吉欧的狂热,但在意大利人心目中,瑞吉欧固然好,可是许多其他意大利城市一样也有好的幼儿园,而其他意大利城市决不会试图去复制瑞吉欧~埃米里亚的幼儿园,这跟他们不会去仿造帕尔玛和翁布里亚的奶酪和葡萄酒一个道理。瑞吉欧的独一无二,跟意大利葡萄酒和奶酪的独一无二是异曲同工的——它们所反映出的是其所在地的本土特色。这并不是说它们不能被外界的消费者享用。但它们在大批量生产复制的过程中,很可能会丧失其最初引以为豪的特色。并且,在消费它们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消费其他消费者本土生产的产品,而不是用前者来取代后者。丽贝卡·纽写道:‘对以下事物的诠释——无论是一片美味的奶酪,一瓶优质的葡萄酒,还是一种制作地道的意大利糕点——都与特定的地域和她的居民密切相连,其中既有享有者的利益,也有大家共同分担的责任’。这使我想到另一点颇有讽刺意味的事(允许我再次借用丽贝卡·纽的观点):瑞吉欧幼儿园的中心理念之一,也许是最为核心的理念,就是学校员工与社区合作基础上的办学模式。家长和整个社区对学校活动的参与至关重要,并且持续不断。这一参与所反映出的是社会主义政治观对市政、家长、教师和管理者角色的认识。当瑞吉欧来到美国,作为其教学模式之伦理基础的社会主义原则会变成什么样呢?到那时,瑞吉欧所固有的政治元素、社会主义色彩、还有许多会引起美国人反感的成分,都将被一条条剥掉,而其中最投美国中产阶级所好的成分则将受到热烈欢迎。……”
托宾的入木三分的分析,将那种一成不变的、技术主义的学习瑞吉欧教育的想法和做法批评得淋漓尽致。
应该向瑞吉欧学习什么?否定了技术主义的学习方式,那么学习瑞吉欧就会在意学习瑞吉欧精神。精神并非客观的,精神是与价值观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是与文化不可分离的,由是,应该向瑞吉欧学习什么的问题就成了是一个有多种答案的问题,是一个与价值取向和文化密切有关的问题了。
应该向瑞吉欧学习什么?这个问题一旦与文化联系在一起,那么在中国人眼中的瑞吉欧就一定会与在西方人眼中的瑞吉欧有所不同。
6年前,笔者在一篇题为“瑞吉欧能给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带来什么启示”的文章中就已经写到,“在思考瑞吉欧能给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带来什么的问题时,我们还应该明白每个社会、每种文化都必须解决它自己的问题,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不可能不经过深层次的分析、调整和抉择,就可以从一个国家、一种文化移植到另一个国家、另一种文化。不管瑞吉欧教育系统本身怎么理想,也不管有多少人把它捧得怎么高,它只是属于意大利瑞吉欧这一特定环境的,没有人能把它原封不动地搬到我国来,如若谁一定要这样做,等待他的可能是失败。但是,这并不是说瑞吉欧教育系统在理念和实践方面的传播,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不会产生影响,相反,通过跨文化的交流和对话,瑞吉欧教育系统中对我国幼儿教育具有借鉴意义的东西,确实会对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笔者还写道:“在思考瑞吉欧能给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带来什么的问题时,我们只能一切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我们应该顺应世界幼儿教育改革和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潮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去‘跟风’。教育实践除了应该接受教育理念的指导以外,还要受到社会文化、政治制度、经济状况、风俗习惯以及幼儿园师资水平、物质条件、社区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如若我们不顾这一切,只是盲目地去追随瑞吉欧,那么,说不定瑞吉欧给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带来的并不是好的果实。”
一切从学前教育的实际出发
瑞吉欧教育的实践富有激情,洋溢着生气,充满了理想和创造。瑞吉欧精神已经并继续被各种学者们分别“包装”成为富有不同涵义的东西。由是,“应该向瑞吉欧学习什么”的问题就应该演变成为“我要向瑞吉欧学习什么”的问题了;而“我要向瑞吉欧学习什么”的问题因人而异,特别是每个学习者都自然地带有强烈的文化倾向,不同文化中的人在“我要向瑞吉欧学习什么”的问题上会迴然不同。
有人可以向瑞吉欧学习课程的主要运行形式——方案活动,以师生共同的兴趣和所关心的问题为背景,生成各种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活动;可以向瑞吉欧学习如何运用各种视觉的和图片的表现形式,让儿童从观察中获取的绘画经验,通过想象或创造去提升绘画的愿望和能力,让教师去解读“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从而与儿童更好地沟通。
有人可以向瑞吉欧学习如何让儿童在关系中进行学习,即让儿童在教师精心的指导下以及在与同伴的合作和交往过程中主动地进行探索性学习;让儿童在业已建立的儿童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的紧密关系之中去接受教育机构、社区和民族文化的熏陶。
有人可以向瑞吉欧学习如何运用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去研究儿童及其工作,去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从而增进儿童学习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激发家长和社会其他人员的积极参与。瑞吉欧为人们提出了积极参与精神和反思性文化的实践,这种文化尊重但同时又质疑民主、对话和多样性的观点,对周围的世界持开放态度,并立足于与他人的交流关系之中。
有人可以向瑞吉欧学习如何挑战我们这个时代在学前教育这个领域的主流声音。马拉古兹和瑞吉欧学校的教师都极力反对将他们的教学实践文本化,成为一些预设的法则、目标或方法,这就是说,他们根本就没有去发展过那些可以现成地被移植到另一文化背景的教学方案或课程。瑞吉欧教育机构被看作是价值和知识被传递和被建构的地方,被看作是发展个人和集体文化的地方,在瑞吉欧教育工作者的眼中,教育的意义是与价值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包括个体的价值观和各种文化,以及经由它们互动而形成的可感知和分享的价值系统。
有人还可以向瑞吉欧学习……
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为的是解决我国幼儿园课程在计划和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一个地区或一个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为的是解决这个地区或这个幼儿园的课程在计划和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问题的解决,是不可能只是简单的借用或套用外来的课程,包括被几乎所有的学前教育专业人员都看好的瑞吉欧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必须立足于自身的教育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区、特定的条件下,针对时弊进行决策和调整。
在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过程中,引进了瑞吉欧教育,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其意义不在于模仿意大利人的做法,也不在于引进某些“先进理念”,其意义在于能使我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从瑞吉欧教育中获取灵感,得到感悟,从中国文化的视角,思考“我要向瑞吉欧学习什么”的问题,并用以解决自己的问题。
瑞吉欧教育是“一本难以读懂的书”,是“一本有多种释义的书”。正因为这样,它容易被人们误解和误用,也容易被人们高高捧起或轻易扬弃。其实,从解决自身存在的幼儿园课程问题出发,认真去解读瑞吉欧教育“这本书”,会对幼儿园课程改革带来诸多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