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dal

基于幼小衔接的幼儿园图画书阅读研究

“小学化”倾向主要指用小学的方式去学习小学知识,具体为教授拼音、汉字等小学内容,以机械背诵等方式进行强化训练识字、练字,从而造成幼儿厌倦学习,抹杀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因此幼儿教育实现去“小学化”倾向是十分必要的。图画书是融合文字与画面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细节丰富、阅读方式灵活,更符合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阅读需求,通过个性的美术表现手法、富有创意的情节或结构、简单精炼的表达主题,轻松地帮助孩子读懂故事。幼儿园开展图画阅读园本课程,有益于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帮孩子树立正确三观和培养审美意识,让幼小衔接更高效、更科学。

一.开展幼儿图画书阅读指导活动的重要意义

2022年3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版语文课程标准至少三次提到了阅读图画书,在课程内容部分,提到了小学第一学段(1—2年级),要学习儿歌、童话、阅读图画书,体会童真童趣、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初步体验文学阅读的乐趣。在整本书阅读部分,同样有“阅读富有童趣的图画书等浅显的读物,体会读书的快乐”,作为幼儿园读物的图画书,本次也被列入小学阶段的读物,体现了课标对幼小衔接的重视,对培养儿童阅读能力的重视。在幼儿园阶段利用图画书让幼儿养成阅读习惯,进入小学阶段后再培养孩子学会阅读来自我学习建构,往后孩子们遇到问题时便也会思考如何通过书籍来寻求帮助、找到答案,从而奠定幼儿终生学习的良好品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儿童发展是一个整体,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图画书阅读进入幼儿园课程设计,将部分课程内容同图画书所反映的内容结合起来,在同一过程中综合进行,从而达到有效幼小衔接教育的目的。由此可见,提高幼儿园到小学阶段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加强幼儿园的图画书阅读课程建设,构建完善的幼儿园图画书阅读园本课程体系。为此我们幼儿园挑选了近百本的图画书来架构幼儿园课程体系。园内教学用图画书有不同种类:如有关品格培养、情绪情感、生活教育、科学启蒙、人与自然、人际交往、社会认知、儿歌童谣、童话寓言等。从图画书阅读切入,将图画书和幼儿五大领域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在学会阅读图画书的同时,帮助幼儿获得相应的主题经验,实现了幼儿园和小学科学的衔接。

基于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幼儿园图画书阅读指导策略

(一)紧密结合五大领域,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图画书的特质和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十分契合,所以孩子很容易对此产生兴趣,是幼儿最喜欢的读物,也是幼儿园重要的教学资源。从价值和功能维度看,图画书通过趣味性的故事题材、文字选择、文字排版以及图画设计等吸引儿童阅读,轻松地帮助孩子读懂故事,进入阅读的世界,进入图书的世界;故事内容富有生活性,能够引起幼儿的共鸣,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孩子理解起来更加轻松、方便,不会出现阅读困难的情况;结构简单具有适宜性,整体结构简单、内容浅显易懂、使用儿童化的文字表达、不使用冷僻生涩词语、有一定的韵律美和节奏美、有趣和幽默,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幼儿园阅读图画书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幼儿的阅读兴趣和培养阅读能力,做好升入小学前必要的学习准备。

我园以图画书为切入点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将五大领域的学习内容蕴含在一本本图画书中。主题课程以图画书为载体,让幼儿感受到一个符合生活经验、兴趣需求的主题式探究课程。在每一本图画书的研读中,我园都以图画书赏析的方式,从图画特点、文字特点、版面设计、作者分析等各个层面进行剖析,使教师更加全面的理解图画书的内容,挖掘不同侧面的教育意义,并用适当的教育方式呈现出来。在每本图画书进行之前,我们都把“核心经验”进行总结,依据《指南》中本年龄段的发展目标,均衡五大领域的活动内容。在课程实施中教师选择和整合相关的教育内容,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以活动为载体,以环境为依托,以游戏为手段,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结合课程游戏化的理念,引导幼儿围绕主题核心内容,依据不同年龄段选择图画书不同类型的图画书。

例如:以图画书《咦!轮子》为例:

《咦!轮子》是小班“交通王国”主题中一本科学类图画书。在图画书的阅读过程中,小朋友们对有轮子的交通工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将家里各种带有轮子的“交通工具”小玩具带到了幼儿园和小朋友们分享。

在图画书阅读的前期经验展示中,和孩子们的谈话中发现,不少孩子在生活中都有见过轮子……为了立足孩子的生活经验,我们进一步寻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轮子大搜寻。于是,孩子们开心地在家里、班级、幼儿园找到并收集到了各种各样的轮子。孩子们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轮子,但孩子们对轮子的了解并不多,于是,孩子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进一步感知轮子。当孩子在看看、摸摸感知轮子时,他们遇到了一个问题:轮子可以是其他形状的吗?遇到问题,他们善于开动给脑筋,就这样,他们利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积木进行对比、记录,最后,他们通过操作得出了结论:轮子必须是圆的,圆的才能滚动。

图画书的阅读,让幼儿对轮子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让孩子们的认知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我们在各个区域又继续丰富对轮子的认知,并进行了多维的体验。比如,在美工区,我们准备了“创意轮子设计”、“我给轮子穿新衣”,让孩子在涂涂画画中再次感知轮子的特征。在语言区投放图画书《咦!轮子》、《老轮胎》、《轱辘轱辘转》......让孩子自由阅读,建立相关经验;并结合图画书内容进行手偶表演。动手操作区设计轮子修理站的主题环境,让孩子实际接触轮子。科学区以“轱辘轱辘转”在操作中感受轮子滚动性的特性。建构区以“车轮滚呀滚”,建立对街区搭建的兴趣,让幼儿建立平面设计和立体建构之间的联接。通过各个区域的活动,孩子们深入探究了轮子的作用,在探究中他们感受到了小小的轮子有大大的作用,就是这大大的作用,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很多的便利。

不得不说,孩子们的眼睛都非常地亮,他们早早地发现我们户外器械就隐藏了很多地轮子。他们通过自由组合,一物多玩,以各种形式:单独玩、双人玩、多人玩、竞赛玩地方式,玩着各种轮子。《咦!轮子》主题活动从最开始的预设到后期孩子生成的各种活动都是紧密围绕孩子的兴趣点出发的,不仅调动了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过程中孩子也收获了快乐与成长。特别是幼儿在“轮子乐趣多”这一阶段,他们脑洞大开,能通过多种材料相互组合,创造出多种轮子的玩法,并乐在其中。

一个有着良好阅读能力的幼儿在阅读完一本图画书之后,不仅能知道作者说了什么,还能较完整、准确地叙述图画书的内容,初步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生活经验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案例里的轮子是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前期幼儿通过图画书中图像的辅助和同学间的分享,对轮子的形象有了初步认知,又在老师的文字讲解后通过实践探索出轮子的各种玩法,最后明白轮子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幼儿在图画书阅读中在感知、理解到表达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获得阅读能力的发展。

(二)充分体现文化自信,重视幼儿年龄特点

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在于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保护幼儿的前书写兴趣,做好必要的书写准备。阅读图画书是帮助幼教工作者实现科学的幼小衔接和去“小学化”的重要抓手,阅读优秀的图画书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我园的课程架构是以图画书阅读为切入点的幼儿园主题课程,体现中国本土文化特色、是通过儿童视角,关注孩子早期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把握儿童最近发展区,构建适宜的幼儿园课程。主题课程以96本优秀的图画书构成,材料经典,目标明确,一月一主题,一周一本图画书,一本图画书引发一个主题单元,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数学、艺术等六个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为线索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优良的学习品质。在实施开展每个一大主题,都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有不同的侧重和层次的把握。

以《中国文化》主题为例:小班主题——以“传统节日”为重点,围绕节日民俗、传统色彩、民俗艺术、传统童谣四个方面内容开展主题。通过《最棒的色彩》、《忙碌的晚上》、《阿福娃娃》、儿歌集《炒蚕豆》四本图画书开展主题整合课程。把探究重点放在了儿童一眼就能看到的现象,如传统色彩的呈现、元宵节的习俗、有中国特色的民间传统艺术品、朗朗上口的中国的民俗民谣等,让小班的幼儿通过观察、收集、参与、体验的过程建立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中班主题以“民俗生活”为重点,侧重:服饰、戏剧、生肖、节日四个内容点,通过《龙来了》、《过节了》、《大嗓子雷神》、《你真的会穿衣服吗》四本图画书整合主题课程。聚焦于日常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习俗,这些习俗已经与我们的衣食住行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解背后有着悠久和丰富的历史传承,定义着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差异,知道独特和唯一性,幼儿在亲身体验和经历这些独特习俗的过程中,了解它们的来历和背景,能够增进对自己生长环境的认同,更深刻地理解习俗的意义。

大班以“中国艺术”为重点,从传统童谣、民居、传统艺术、传统故事,文字艺术几个方面开展主题。通过诗歌集《城门城门几丈高》,科学类绘本《各种各样的房子》,体现中国皮影艺术的图画书《哎呀,糟糕》,以及展现中国文字特色的图画书《鱼子非》。

图画书的世界是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也是进行跨领域学习的有效媒介。

例如,以《中国文化》主题开展为例:中班聚焦于:民俗生活,幼儿在亲身体验和经历这些独特习俗的过程中,了解习俗的来历和背景能够增进对自己生长环境的认同,更深刻的理解习俗的意义。

中班“民俗生活”从生肖、戏剧、服饰、民居四个方面,围绕《龙来了》、《大嗓子雷神》、《你真的会穿衣服吗》、《各种各样的房子》四本图画书整合主题课程。

其中,以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具有中国文化独特色彩的“生肖”为特色的图画书《龙来了》深受小朋友们的喜欢,那么围绕这本图画书的主题,我们在相关领域进行了学科内容的拓展和安排,以图画书为基础建立幼儿的完整经验。

例如:中班《龙来了》的图画书结合五大领域课程的开展:《龙来了》这本图画书属于中国文化主题,处处呈现出中国文化象征,如春节期间的装饰、传统中国龙的造型、除夕夜突然被鞭炮吓走的“年兽”,这些中国元素既让幼儿觉得亲切,又把生肖与春节的联系巧妙地结合起来。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从回忆春节的各种体验和“与龙共舞”的活动开展,也逐步走进“生肖世界”,让幼儿知道中国龙以及生肖对我们民族的意义,继而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文化象征。在语言领域,我们结合图画书《龙来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相关情节,感知分段阅读的方法,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社会领域方面,进行了关于“龙的传人”的讨论。说说中国龙的特征,了解中国龙的由来,知道中国龙是一种想象出来的动物,感受中国人赋予龙的吉祥意义,激发作为龙的传人的自豪感。科学领域的活动,根据图画书里儿童感兴趣的生肖,设计了活动“十二生肖翻翻乐”知道十二生肖有哪些动物,能说出十二生肖中的任意一个生肖排在第几个。健康领域中以情景游戏“我们都是小龙人”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尝试双手持物躲闪跑和向上抛举,提高上肢力量,丰富身体运动的经验。艺术领域上,设计了美术活动“生肖转盘”尝试运用剪贴、绘画等方法表现人物的明显特征,制作生肖转盘。

图画书建立了各领域之间内容的衔接,让幼儿的经验更加丰富,探究更加深入,体验更加多元。从课程角度上来说,图画书让课程建立了有机体,让课程趋于完善、科学,具有生命力。

通过每本图画书的深度学习,结合不同三个年龄段的幼儿主题核心经验的获得,帮助幼儿从初步的感知理解到深入的探究、明确关系,能够以阶梯式的、持续的探究中理解中国文化的大概念,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由点及面、由浅及深的学习过程。达成幼儿在三年的学习过程是呈现螺旋式上升的递进过程,对知识经验的理解有完整的感知,不断支持构筑和提升自己的知识经验。孩子们通过对图画书故事的学习,增强了自身的生活经验,经过老师的引导,扩展了孩子的思维,提升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我园聚焦图画书阅读的主题课程,以8个大主题架构了幼儿园课程体系,主题课程从小班到大班,相同的八个主题让幼儿的学习过程有了延续性,内容从简单到复杂,探究由浅入深,多领域跨学科的融合更有利于幼儿获得完整的生活经验。课程资源内容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发展寻求,充分关注幼儿现实生活经验,帮助幼儿园更好更快的适应小学生活和学习习惯。通过图画书开展幼小衔接的指导,是符合国家学前教育相关政策、匹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契合幼儿园特色课程架构的,我园会继续做好专项课程研究,把握好阅读课堂中的每一环节,让阅读发挥在幼小衔接中的关键作用,为幼儿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童年有书,未来有梦。良好的阅读能力是人类参与社会提升自我的基础,而“前阅读”是阅读的启蒙阶段,关乎幼儿未来人生的进步发展,影响幼儿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以上便是我基于幼小衔接的幼儿图画书阅读研究,希望能够对各位园长、教师们有一定的帮助和启迪,深化对优秀图画书在教学中应用的认识,让优秀图画书进一步得以推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