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添加”、“纯天然”、“低钠”、“低糖”,看到有这些词语的宣传和包装,一些宝爸宝马就坐不住了,剁手的冲动就上来了。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是否被收割了部分儿童食品的“智商税”吧~
无论您为孩子专门买过多少次儿童食品,是否被收割了“智商税”,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我国目前没有出台针对3岁以上儿童食品的国家强制性标准。
“儿童食品”这一概念,在近些年日益火爆,它引导着家长们优先选择,今天盘点一下部分商家们都有哪些套路让家长们乖乖付钱?
——炒作概念
“营养价值更高”、“天然有机”、“儿童专用”这样的字眼让家长不得不多看一眼,部分商家利用家长“给孩子选好的、安全的”这种心态,刻意抬高价格,为家长营造一种用料天然无添加、营养更丰富的想象。实际上,一些儿童食品与普通食品的成分基本没有太大区别。
——包装多样
商家会将一些儿童常看的动画片中的角色形象置于包装上,再附上“儿童”两个字,似乎妥妥的儿童食品,但是以常见的儿童胡萝卜面条为例,看过配料表你就会发现,可能除了多添加了一点胡萝卜粉,其他配料和普通面条一样。
——谣言风行
当你去超市会有导购跟你介绍“一般食品中的添加剂影响小朋友生长发育”;当你浏览资讯会看到“食品检测不合格,儿童中毒”的新闻;当你与圈内父母交流育儿经验会有人骄傲地说“我们家孩子一直都是吃专门的进口儿童食品”;这些足以让家长焦虑孩子的健康。
——口感更佳
有些家长会发现原本挑食的孩子,会更愿意吃“儿童食品”,家长以为可以补充孩子营养,实际上一些产品为迎合儿童口味可能加入更多的添加剂如色素、调味料等。
有些超市中冠有的部分“儿童食品”字样的食品,除了新奇的包装来吸引孩子,还有醒目的“零添加”等大字诱惑家长,再加上导购们苦口婆心的“科普引导”,一不留神便会被忽悠。家长不断被这些营销手段“洗脑”,认为儿童食品就一定比普通食品健康安全,其实多数情况下购买“儿童食品”仅仅起到心理安慰作用。
虽然没有专门针对儿童食品的国家标准,但是我国有关食品安全的标准和规范相当详细,正规食品通过预包装食品标签基本能够了解是否适宜儿童。
随着消费升级和对食品营养的关注,家长们在选购食品时更关注“天然、健康、无添加”等产品特色,基于此,国内零食生产商为抢占儿童食品市场,纷纷计划投入更多的资金研发儿童食品,增加适宜儿童食用的产品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