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时,轩轩刚开始在生活区舀珠子,舀了一会儿,就把珠子拿到娃娃家当菜,玩炒菜的游戏去了;聪聪把建筑区的小积木带到玩具角,装在汽车上,玩起汽车运物的游戏来了;悦悦先在美工区画画,可没画几笔就去娃娃家摆弄厨具了;兜兜先在生活区夹了几个夹子,然后就去医院给小朋友打针了。不一会儿,娃娃家、医院里的小朋友越来越多,而美工区、益智区等区域很冷清。从上述情形可以看出,托班孩子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有意注意时间短,对静态的、以练习为主的区域游戏兴趣不大,而对与生活经验相关的娃娃家、医院等更感兴趣。因此,按领域划分的区域游戏及单纯训练式操作材料不适合托班孩子。于是我们尝试为托班孩子设计了具有生活情境及游戏情节的综合性区域游戏。下面是几个实例。
汽车嘟嘟开
我们在一张KT板上用彩纸粘贴了一幅环形的马路场景图,供5~7名孩子在桌上玩开汽车的游戏。该游戏渗透了汽车需按图所示的箭头方向行驶,汽车不能随意越过马路中间的双线等简单的交通规则。
大约一个月以后,孩子们都很熟悉该游戏的玩法了,我们就在原来的马路场景图上增加十字路口、T型路口,还制作了几个红绿灯标志。每次活动时,1~2个孩子会扮演警察,在十字路口摆放“红绿灯”,提醒“小司机”们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
一段时间后,我们又在马路场景图上增添了车库,并在每个车位上贴上和玩具汽车相对应的标记图,如颜色、图案、圆点等,小司机们把车开进车库后,可以根据这些标记把车停放在相对应的车位里。
随着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孩子们会生成许多新的游戏情节。如,当他们说要开车带宝宝去动物园玩时,我们就及时增添动物园场景图。后来,我们还根据孩子们的创意陆续增添了医院、儿童公园、超市、汽车加油站、汽车修理店等场景标志图,引发了孩子们诸多的想象和创造。
宝宝来钓鱼
我们在活动室一角投放了奶粉罐、软泡沫积木、插有回形针的小鱼卡片、有磁铁鱼钩的钓鱼竿、夹子、鱼筐、餐具、渔网等材料,创设了“宝宝来钓鱼”的情境。
游戏前,我们可以和孩子谈谈钓鱼的情景,以唤起孩子相关的生活经验。游戏中,孩子们会先利用奶粉罐、软泡沫积木等材料搭建鱼塘,然后放入小鱼。接着,孩子围坐在鱼塘边,手拿钓鱼竿钓鱼,并将钓上来的鱼按颜色分类装筐。池塘里的鱼钓完了,有的孩子还想继续钓鱼,他们就会将筐里的鱼倒进鱼塘内继续钓,乐此不疲。有的孩子会把筐里的鱼一条一条地夹在渔网上晾晒。有的孩子会模仿大人用锅子、铲子等来烧鱼。还有的孩子希望有更多的鱼,就用颜料画鱼或用彩纸等装饰鱼……总之,每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兴趣玩出不同的游戏。
甜甜的糖果屋
我们在活动室内创设了糖果屋的初步框架,然后让孩子来装扮“糖果屋”。我们把活动室的柱子装扮成一棵糖果树,上面贴上各种颜色的雌雄搭扣,再提供一筐用不织布制作的彩色糖果,孩子可以根据颜色对应地将糖果粘贴到糖果树上。
在糖果屋里,我们悬挂了一张糖果网,网上系有许多夹子,孩子可以将筐中的糖果夹在网上,夹满糖果的网让糖果屋更漂亮。
我们在糖果屋的另一面墙上贴一张糖果外表的简笔画,再投放彩纸、胶水、胶带、剪刀等美工用品,孩子可以撕一些彩纸粘贴在糖果简笔画上。这样糖果屋显得更有人气了。
我们还在墙上布置用不织布制作的各种颜色的糖果罐,投放一些缝有雌雄搭扣的彩色糖果,孩子可以根据颜色将糖果分类粘贴在相应颜色的糖果罐上。
另外,我们还投放了绉纸和泡沫球,孩子可以自己动手包糖果。
一段时间后,糖果屋越来越漂亮、丰富了,孩子们还自然而然生成了买卖糖果等游戏。
我爱打电话
托班孩子特别喜欢模仿大人打电话,我们便在活动室里创设了动物园、幼儿园、公用电话亭、家等四个情境,在每个情境中提供若干玩具电话机,挂上相应的角色照片:动物园的墙上挂各种小动物的照片,公用电话亭的墙上挂不同职业人员的照片,幼儿园的墙上挂班里小朋友的照片,家中挂小朋友家庭成员的照片。
在游戏初期,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游戏,让孩子初步了解打电话的流程以及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此后孩子们会自主选择情境来模拟打电话。例如,在动物园里,孩子会取下小兔子的照片,和小兔子聊聊好吃的胡萝卜;在电话亭中,孩子会取下医生的照片,和医生说说自己的病情;在幼儿园里,孩子会取下好朋友的照片,说说心里话;在家中,孩子会取下妈妈的照片,说一些贴心的话。
玩过几次后,有的孩子已经不满足于和照片上的角色打电话了,而是会邀请好朋友和自己打电话,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一问一答。有时候,我们还会邀请大班的哥哥姐姐一起参与打电话游戏,和托班孩子互动,让托班孩子通过模仿提高表达能力。
在孩子充分体验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开展打电话情境表演,播放自拍的巧虎打电话的视频,以及扮演不同角色与孩子打电话等,来帮助托班孩子建立相关的经验,进一步丰富打电话游戏的内容。
综上所述,我们创设的托班区域游戏都有立体的场景,内容与托班孩子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投放的材料适合不同水平的孩子,自然地将发展小肌肉动作、培养分类能力、激发语言表达能力等各领域教育目标隐含在材料中,这些材料通过一定的情境生动地融合在一起,避免了让孩子进行机械的、训练式的操作练习;丰富的、变化的游戏情节激发了孩子的游戏兴趣,提高了他们游戏的专注度和持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