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晨间户外活动是指在幼儿园在8:00至8:40之间所开展的以体能发展为目标的户外体育锻炼活动,它虽然是一个非正规的体育活动,但也是幼儿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开展体育锻炼的重要途径。小班又是幼儿在园生活的开始阶段,小班的幼儿刚踏入幼儿园不久,由于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有限,不能认识到晨间活动对自身身体的意义,因此,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未能主动积极地投入,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特点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晨间锻炼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所以,如何有效地开展晨间锻炼,使幼儿对幼儿园产生喜欢的情感,每天都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关键词:晨间活动 科学组织 安全
一、小班幼儿晨间活动现状分析
晨间体育活动是一种非正式的教育活动,但是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晨间体育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开始,开展得好,能使幼儿精神饱满,情绪愉快地开始一天的生活和学习。
小班幼儿喜欢玩同一类游戏,尤其喜欢主题性强、角色化明显的游戏内容,能较快掌握单一的动作,运动形式以独立运动为主。为了有效促进小班幼儿动作发展,充分发挥各种器械、玩具的作用,要努力提高户外体育活动的趣味性。
因为幼儿的动作发展呈小步递进。因此在活动中,应遵循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根据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特点,把走、跑、跳、钻、爬、平衡等基本动作利用器械设计成不同的游戏,在幼儿刚进入小班时,带领他们玩各种走的游戏,待孩子熟练掌握后,再让他们玩跑的游戏,依次往下,逐渐带领他们玩跳,钻,爬和平衡的游戏,在每次活动时,适当的改变练习环境,增加练习的难度,不断提高幼儿动作的质量和动作的适应性。
然而,我们时常看到在晨间活动中幼儿未必能主动积极地投入,有时甚至情绪低落。有的幼儿拿着器械看别人玩;有的则频繁地更换材料;有的活动材料在幼儿失去新鲜感后,就被冷落在一旁无人问津;而有些活动材料幼儿则非常喜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兴趣不高是主要原因。由于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有限,幼儿不可能像成人一样认识到锻炼身体的意义而自觉参加,幼儿参加活动的直接动机是愉快、好玩。因此调动幼儿晨间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性是提高晨间活动质量的关键。
二、 科学组织幼儿晨间户外活动的策略
(一)以情导趣,科学组织小班幼儿晨间锻炼形式
教师在组织晨间锻炼是通过创设游戏情景、故事激发兴趣、音乐渲染激趣、表演体验情景等活动形式来提升幼儿积极参与晨间锻炼的兴趣。
1.创设游戏情景。
小班幼儿在情景游戏中获得情绪、情感的体验和满足,并由此自然而然地习得动作发展。
比如:在练习双脚双手着地爬地过程中,幼儿爬了几次就对活动失去了原有的热情。教师创设“小蚂蚁搬豆子”的游戏情景,鼓励幼儿学着小蚂蚁的样子从垫子上爬到对面运来豆子,随着每组队员速度的快慢,幼儿在“加油”的叫喊声中情绪沸腾起来。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动作、情感表现和合作的意识自然而然获得发展。
2.故事激发兴趣。
小班的幼儿都喜欢听故事,对故事中的人、事、物都饱含着浓浓地情感。根据小班幼儿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特点,结合游戏活动,创编故事,使得故事与活动情景融合起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如,发展幼儿四散跑的能力过程中,创编“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故事,小羊来到青青的草地吃草,在吃草的时候忽然灰太狼出现了,小羊躲避灰太狼一会躲到大树后面,一会躲到菜地里,一会躲到岩石后面,在故事情景中,幼儿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3.音乐渲染激趣。
欢快的音乐可以活跃幼儿的精神,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精神振奋,优美、抒情的音乐能够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调节情绪,帮助幼儿放松身心。因此,根据锻炼内容的不同选取不同的音乐,以创造出不同的游戏意境。
如:在练习跳跃的活动中,选取“小青蛙”的音乐,幼儿在音乐声中边跳边将自然情景融入其中,使得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兴奋起来,运动过称变得轻松。
4.表演体验情景。
小班的幼儿想像能力丰富,总能在游戏的过程中将自己想象成是某种动物或担任某种角色。因此,鼓励幼儿表演,让幼儿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真切感受游戏的快乐。
如:“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中,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选取一名幼儿扮演老狼,其余幼儿扮演小兔,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仿佛自己真的成了狡猾的老狼,在追跑的过程中,运动的目的得到体现。
运用多种方法,借助多种道具,就能激发小班幼儿参与晨间锻炼的兴趣,发挥晨间运动的效率,提高幼儿体质。
(二)以动增趣,科学组织小班幼儿晨间锻炼指导策略
在晨间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有效互动也是增加幼儿主动参加晨间锻炼兴趣的有效手段,我们通过教师在情绪、行为、语言三方面的研究促进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提升幼儿参与晨间锻炼的兴趣。
1.情绪渲染式互动。
(1)以小班孩子能接受的角色语言,适时介入指导。
小班孩子天真、可爱。如果用命令式或较直接的言语指导,他们往往难以接受。我就把各种各样的活动器材进行拟人化,如:皮球宝宝,米袋宝宝等。幼儿感到自然亲切,也就乐意去尝试。
活动中,幼儿也更乐意接受形象,有趣的角色性语言。如在“钻”的区域中,我在网上穿了许多串铃。幼儿被吸引住了,纷纷去尝试,自由地钻来钻去,小铃发出“叮叮”响。我们提醒他们不要让小铃发出声音,头要放低,慢慢地钻过去,可是幼儿不予理睬。这时就需要发挥“语言艺术”了:“哎呦,这些都是炸弹啊!碰到了会爆炸,怎么办呢?”“怎样钻过去炸弹才不会爆炸呢?”于是,幼儿纷纷扮演起了解放军,小心翼翼地弯下腰、低下头,钻的技能也就学会了。
(2)创设形象、有趣的角色情节,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班的孩子对带有游戏性质的情境活动尤其感兴趣,所以在晨间锻炼中,我们将活动设计出有趣的情节,以自身的语言、行动不断去感染孩子,吸引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如:幼儿对平衡区里的“踩树桩”失去了兴趣,我就引导幼儿:“我们是少林寺的小和尚。我们挑些水去给小树浇水,好吗?”幼儿纷纷“响应”。拎着“小桶”,佯装“舀水”,走过“台阶”(树桩),给小树浇水。在“小和尚浇水”的有趣情节中,幼儿练习了平衡的技能。
又如,投掷区“打败怪兽”“给图形宝宝喂食”,钻爬区“大战毛毛虫”等情节的创设。我们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适宜地以角色情节刺激。让孩子们从简单的游戏中找到了锻炼的乐趣。兴趣越来越浓,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越来越高了。
2.行为参与式互动。
教师在幼儿的晨间区域活动中肩负着双重身份: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教师以玩伴的身份,不露声色、不露痕迹地成为孩子们亲近和受孩子们欢迎的参与者,与幼儿融为一体,他们会感到很亲切。这样可以鼓励小班孩子活动的积极性并保持活动的活跃气氛。
如:幼儿在玩小推车,当“小司机”们玩久了,觉得单调,兴趣下降时,我便以“司机”的玩伴的身份共同参与,启发幼儿用“小树”,可乐瓶等障碍物“造”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小司机”们又高高兴兴地出发了!这既丰富了活动内容,又给幼儿提供了联想空间,大大提高了区域活动的质量。
3.语言激励式互动。
在晨锻活动中,包含了基本动作练习,韵律活动模仿和操节练习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每个内容都对幼儿有不同的锻炼意义,也是一个发展幼儿的过程。在每一个活动内容中,都会存在幼幼之间的学习差异。如果老师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就会错失教育良机,使认真的幼儿得不到肯定与表扬,也使不认真的幼儿得以鱼目混珠,达不到晨锻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晨锻各个环节中,都应该对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及时肯定,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口头语言表扬。在发现某个幼儿在晨锻中出现创新式的玩法,或者经过自身的努力学会了新的本领,再或者有了比以前更好的表现时,老师可以及时用语言表扬他“****学会拍皮球了,真能干!”“某某做操的动作真有力,像个解放军!”等等,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会使该幼儿更加努力地锻炼,也会使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认真练习。
(2)肢体动作鼓励。如在听音活动时,如果某个幼儿做得比较认真,你可以边带幼儿动作边对他伸出大拇指,并辅以一个微笑的表情,就会让孩子了解你的肯定而变得更加认真。
(3)激励眼神肯定。如果某个幼儿不认真锻炼,而你又不能用语言提醒他,就可以用眼神来帮助督促。如当他不认真时老师可以用一个比较严厉的眼神看着他,并用夸大的动作来提醒他跟着老师一起做,直到幼儿跟上老师的节奏后,再给他一个赞赏的眼神,对他的行为表示肯定,孩子就明了了老师的意图,更加认真地练习了。
三、注重安全,保证户外游戏活动的效果
安全是最重要的问题。活动时只有注意安全,才谈得上幼儿的发展和提高。因此,要提高幼儿户外活动的质量,还要建立良好的户外活动常规。如让幼儿知道器材使用后要放回原处;建立玩大型玩具的常规,知道玩大型玩具时不推、不挤他人,人太多时需等待。户外游戏常规的建立是靠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慢慢地建立起来的。常规的建立有利于幼儿学会管理自己,也有利于减少户外体育活动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我认为幼儿园要组织好户外活动,确保幼儿安全游戏应密切注意五点:
(一)活动场地要安全。如做集体游戏时要检查场地是否平整,有无危险因素。
(二)活动材料要安全。无论何种器械都要符合安全性及游戏对器械的要求,以免影响游戏质量和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三)组织好集体游戏与分散游戏。集体游戏是幼儿百玩不厌的活动,选择幼儿喜欢的游戏,合理地分配角色,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提高游戏质量,保持幼儿游戏兴趣。同时,教师、保育员的积极参与也会极大的调动幼儿游戏兴趣,烘托游戏氛围。
(四)请家长配合,让幼儿穿活动方便的服装上幼儿园,如运动服、胶鞋、旅游鞋等。
(五)活动前后要让幼儿喝足水,帮助幼儿补充身体所需水分,确保幼儿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要细心观察幼儿,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和保护。
晨间活动的组织形式有集体,小组,个别等,形式比较自由,在结伴活动中,幼儿遇到困难时,就会从同伴身上受到启发,共同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互相取长补短。通过模仿同伴的动作或许能更快的掌握技能。“让幼儿教幼儿”的益处,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让儿童教儿童,”不仅教者得益,教者在巩固自己所学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了发展才能的机会。“我们从体育的多维效应、多种活动角度建构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形式,多给幼儿自由的活动空间,在每天户外的体育活动中多开展一些取材方便、小型分散的、深受幼儿喜爱又无固定模式的活动。从而培养良好个性和养成自觉参加户外活动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胡祖祥 温艳辉:《如何优化幼儿晨缎活动》《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2.郭元祥著:《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静文:《幼儿园快乐晨缎的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