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通过对幼儿在体育游戏中的表现进行研究,提出一些教师指导策略:投放适宜的材料引导幼儿合作;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利用现代技术,再现幼儿的活动情景,增强幼儿合作的积极性。
关键词:体育游戏 幼儿合作学习 指导策略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促使人们的合作交往更加密切,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对人们提出的要求,人们将合作思想迁移到教学中。从学校教育开始让学生学习合作技能、认同合作的理念并喜欢与他人合作。因而,合作学习也越来越成为教育领域的关注热点。而我国有关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都集中于小学及小学年级以上的年龄段,对于低龄幼儿的合作研究是合作学习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在幼儿园实行合作学习是切实可行的,许多的一线教师也很关注对幼儿合作学习的指导。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
幼儿合作学习,首先清楚合作是什么。庞丽娟、秦旭芳(1999)认为,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自愿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首先,合作必须是要有共同目标的,这个共同目标是建立在合作者相互理解彼此的言行和对共同目标所达成的一致认识。其次,合作是两人以上相互协调的过程,协调的过程不只是行为上的配合,也包括认知上的协调。
幼儿合作学习更强调一些亲社会的行为,如:互相帮助、分享、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等;幼儿同伴合作强调情境,幼儿合作应该是在游戏情境下的动作上和语言上的相互配合、协调为主的合作行为。在幼儿同伴合作的实践中我们更多关注幼儿外显的相互协调、互相帮助行为,教师的教育重心也落在幼儿行为上。教师通过幼儿行为上的合作来促进幼儿内在合作思维的聚合,提升幼儿合作的水平。
二、幼儿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幼儿的主要心理特点:以自我为中心;尤其是在这个独生子女时代,他们在家里称当“小皇帝”,“小太阳”,遵从他们的意思,玩具一个人占有,零食一个人吃···而慢慢长大,进入幼儿园,每天和同伴玩耍,相处,渐渐地开始学会与人相处,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的发展。在婴儿阶段对促进其社会性发展起重要作用的人是父母,到了幼儿阶段,儿童的交往范围扩大,同伴交往成为幼儿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同伴关系在幼儿阶段的社会性发展中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用在与他人交往上的时间占儿童生活内容的很大比重,幼儿在与他人交往中获得了社会生活技能,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就在于促进幼儿更好地交往。合作能力的发展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合作学习多以同伴交往互动的形式为载体。
幼儿园的活动是以游戏形式为主,体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接触最多的教学活动之一,在体育游戏中开展幼儿的合作学习,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有利于合作学习的推广,也有利于幼儿自小接触与人合作和相处,学会怎样共同解决问题。
三、幼儿体育游戏中合作学习的特点
(一)中、小班幼儿合作学习特点
4到5岁是幼儿合作发展的关键时期,5-6岁是幼儿对合作本质认知迅速发展的时期。中、小班幼儿直接的合作都是以动作配合为主,即动作上的互相适应、偶发配合。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身体运动能力有限,尤其是平衡能力掌握不够好,发展身体动作以单个动作为主,如向前跑,四散走,听信号做动作等,培养小班幼儿合作一般是让幼儿牵着小伙伴的手一起走或慢跑,让他们感受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案例一 小班《吹泡泡》
幼儿拉成一个圈,并且转圈走,教师先让四个小朋友手拉着手拉成一个大圈,在老师的口令指引下转动起来,教师协调:我们的圈圆不圆,一个“圆”字增加了游戏的难度,有添加了游戏的乐趣,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不但注意不让泡泡破了,同时注意泡泡圆不圆。游戏下一个环节,不但要求幼儿转圈走,更要求幼儿拉成圈蹲下,起来,老师说指令让泡泡变大、变小,幼儿要听老师的指令还要配合做动作,难度增加了,在相互协调配合中体验乐趣。活动中,幼儿不仅和身边的同伴一起协调动作,放大和缩小泡泡难度的增加也让游戏更有挑战性。
中班幼儿是身体发展的转折期,也是合作学习发展的转折期。中班幼儿的游戏以平行游戏为主,比较喜欢具有情节性,角色性和追逐性的游戏,中班体育活动也多设计语言商量类活动,用语言去激发幼儿的合作。
(二)大班幼儿合作学习的特点
到了大班才有了理性的合作思维的萌芽,大班配合互动主要是以语言与动作兼有的方式去配合。大班幼儿能掌握各种动作的基本要领,动作协调性,自我控制力明显增强,大班幼儿的责任感强,可以形成初步的团队凝聚力,教师常在游戏中增加动作的互动和伙伴之间的商量计划。
案例二 大班《炒黄豆》
炒黄豆游戏需要两个及两个以上小伙伴合作完成的游戏,同时幼儿要有炒黄豆的经验,炒黄豆时要朝同一个方向翻,而人数增加时,有时就不知道往哪边翻,这就需要同伴在游戏前先商量交流。豆豆组是最先商量并开始炒的小组,航航说,我们俩都从湘湘这边钻过去,可是没有成功,因为2人同时钻大家的手就要松开了。“大家继续七嘴八舌的商量讨论,在尝试中,一个人从航航和湘湘小手边钻过去了,他兴奋地说,我钻过来了,你两现在往后翻。两个小朋友都翻过来了,合作成功了。活动中幼儿不仅动作上协调,而且语言上商量,两人炒黄豆和3人炒黄豆的差距是非常大的三人炒黄豆怎么都翻不过来,这就需要商量,在这个游戏中就激发幼儿去用语言解决问题,去学会怎么样合作交流。
四、教师在体育游戏中的指导
(一)投放适宜的材料引导幼儿合作
1、投放数量适宜的材料,
材料是游戏的前提和基础,有了必备的材料,才能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投放数量适宜的材料,在幼儿合作的游戏中,起着十分关键作用。如体育游戏中减少游戏材料,有意制造矛盾,让幼儿在失败中产生合作的需要,提高交往能力。但游戏材料的投放并不是一次性能完成的工作。教师要在幼儿游戏中认真观察和指导,并针对游戏情节的发展对材料做适当增加或调整,以促进幼儿长时间的游戏兴趣。在游戏《过河》中,我们投放的材料是每位幼儿两个鞋盒子,孩子们踩在盒子里滑冰似的游戏。可是幼儿玩七、八分钟就感觉乏味。这样的游戏材料对于大班的幼儿没有挑战性,激发不了他们游戏的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对游戏材料及时调整,改用大的纸箱,孩子们积极探索出用两个纸箱交替的方法,友好合作成功过河。
2、投放材质适宜的材料,增强幼儿的合作能力。
年龄小的幼儿使用模拟实物的游戏时间越长,越是年龄大的幼儿使用废旧物品与天然材料的游戏时间则越长。特别是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已具有积极思考和较为稳定的游戏行为的能力,在投放材料时,教师也应注重材料的多样性和精密性,以满足幼儿的探究和自主性发展的需求。如:幼儿收集的油壶,教师加工成了可供练习同步走的器械。当孩子们兴致勃勃的合作两人同步走时,器械从中间断开,无形增加了合作的难度。由于材料材质的不适宜让孩子们感觉力不从心,体验不到成功感,最终放弃了游戏。
(二)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1、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让幼儿乐意合作
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巧妙选择和设计游戏内容,充分挖掘体育游戏中的教育价值,为幼儿创造交往、合作的平台。设计活动时,有意识的把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有机结合多组织一些竞争性强、合作多的活动,以便让幼儿切实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感受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从而使合作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在游戏“少林功夫”中,我们用装满水的油壶,请幼儿运到场地的另一边。孩子们跃跃欲试,兴趣浓厚。有的幼儿双手提;有的幼儿拖着走;无奈,装满水的壶太重,单凭一个孩子的力量根本无法完成运水任务。看着孩子们的失落,老师适宜的引导:“水壶太重,一个人提不动,怎么办?”春春首先想到:可以两个小朋友抬。孩子们的合作弥补了刚才游戏失败的失落,成功将水运到对面,在成功完成任务后,孩子们之间增进了友谊,为下一次合作打下了基础。
2、利用游戏规则和小领袖引导幼儿合作学习
以往的规则大多是教师制定,幼儿充当的是机械的接受者和执行者。为了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交往的主动性,在活动中可以让幼儿参与制定游戏的规则。如《小小救援队》中,孩子们在初次活动后,根据自己的体会,制定了规则:过河时脚不能踩在水里;坦克车要两人配合。在游戏中,幼儿相互间的合作会更自觉、更主动、更规范。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发展水平也会有不同,在合作学习中的合作倾向和合作能力也各有高低,个别在语言和思维方面发展较快的幼儿在合作学习中往往充当了了小组内部的领袖,当合作游戏中不知道怎样协商解决问题时,突出的“小领袖”能主动告诉大家该如何去做,其他人也会被调动起来甚至积极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小组间的合作。
3、对幼儿的合作学习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强化合作行为
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的与同伴一起合作游戏时,老师要及时的给予肯定、鼓励:“你们配合的真好!”“你们能想出喊着节奏,同时迈步向前走,真聪明!”老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的点头等,都让幼儿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了合作的动机,幼儿也愿意更多的、自觉的做出合作行为。同时,对于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老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你们可以一起商量着怎么玩。”也可请合作能力较强的幼儿帮带。在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的形成。
(三)再现幼儿的活动情景,增强幼儿合作的积极性
在幼儿合作活动时,我们常会用照相机拍下他们热火朝天的欢乐情景,让幼儿观看照片,帮助他们获得情感上的愉快体验,使幼儿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满足,以此来强化幼儿合作的行为。也可以在活动后请幼儿讨论,他们是怎样共同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难题,提高幼儿同伴合作学习的水平,学会怎样更好地解决同伴之间的冲突。
幼儿合作学习不知识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合作学习,合作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合作品质的培养,合作精神的形成,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激发幼儿合作兴趣,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指导幼儿掌握合作的技巧,学会与人沟通,彼此接纳,互相取长补短,和共同进步,为幼儿良好个性发展和人际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