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dal

活动主题:

中班体验式阅读活动“葫芦娃的故事”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和外形特征;

2.体验与葫芦娃互动的乐趣,喜欢葫芦娃,并愿意与它做“朋友”;

3.愿意使用礼貌用语与他人交流,能清楚地讲述观察的内容和体验的过程及感受。

活动背景: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好友发了些在老家摘葫芦的照片,想起女儿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一个同事曾送她俩葫芦,她高兴得爱不释手,抱着玩了好久,后来还自己装饰了俩漂亮的葫芦娃,放在她的书房珍藏至今。

于是私聊问朋友求得一只葫芦,想着给我幼儿园的孩子们看看玩玩。

早晨,我把它带到了幼儿园。

不出所料,孩子们一见就开心地围过来抢着要摸摸抱抱,喜欢与钟爱溢于言表。泽楠摸着葫芦,开心地唱起来:葫芦娃,葫芦娃……旁边的孩子也跟着拍拍手唱唱跳跳。好不容易轮到辰辰抱了会儿葫芦,他好奇地问我:张老师,葫芦是哪儿来的啊?我翻开朋友圈里好友发的照片,给孩子们看爬满架子的藤蔓和一个个吊挂着的葫芦们。“哇,这么多葫芦,真是可爱”,小慧赞道;“我也好想要一个葫芦啊”,逸凡羡慕地说道,还伸手在我手机屏幕的照片上做了个摘葫芦的动作……

这时候,幼儿园保安正好有事到班,看到我们正在欣赏葫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幼儿园前面小镇上退休教师的宿舍院子里,肖老师在宿舍前种植了葫芦,结了好几个葫芦呢!无法形容我们得到这个消息的开心与兴奋啊!孩子们纷纷表示都想去看看。我拜托保安帮跟肖老师联系下并打声招呼:午餐后散步时间,我和孩子们要一起去看葫芦!

活动过程及效果

1.觅葫芦之行

终于午餐结束,孩子们两两结伴同行。怕惊扰了爷爷奶奶们,孩子们像小猫一样悄悄走路,只是抑制不住开心的时候会捂着嘴偷偷笑起来。

果然!一进到院子,就见三三两两的葫芦,在藤蔓下面吊挂着,藤蔓则沿着院子里老人们以前晾衣服用的绳索缠绕而行。孩子们飞奔过去,终究还是掩藏不了内心的喜悦,在葫芦藤下欢呼起来。一只葫芦悬挂得比较低,孩子们发现后,争先恐后地在下面努力跳跃起来,尽力伸长了手想要触摸到那只葫芦。杨仇镇更是想出办法,使出吃奶的劲把他的小伙伴婷婷抱起来,无奈还是未能如愿触摸到葫芦。尽管如此,孩子们还是非常开心地跳着、欢呼着。

“哎呀,地上躺着一只葫芦!”逸凡指着角落里大喊一声。我们都顺眼望去:哈哈,还真的是一只葫芦!于是孩子们一窝蜂地拥过去。地上枯萎的藤蔓上,一颗葫芦孤零零地躺在那儿。睿睿第一个奔跑过去,将葫芦连藤抢抱起来,轻轻地拍拍,似在安慰,周围一下安静了下来,孩子们用一种怜悯的目光看着这个“葫芦宝宝”。“这个葫芦宝宝为什么掉地上了呢?”辰辰悄悄地问我。“可能是葫芦成熟了,它的茎和叶子也枯萎了吧”,我指着藤蔓猜测。“也可能是被大风刮下来的”,爱思考的梦雅说。

正聊着,同班的陈老师陪伴着葫芦主人肖老师也来到藤蔓下。互相问好后,我提醒小朋友有什么想知道想问的,可以主动去和肖奶奶聊聊。大方的泽楠第一个主动上前,拉着肖奶奶的手问:“奶奶,这个葫芦怎么在地上的啊?”“秋天,葫芦长大了,叶子也枯萎了,葫芦比较重,上次刮的风有点大,就掉下来了”,肖奶奶边说边把连接在葫芦上的枯藤扯掉,继续道:“我就让葫芦还呆在地上,吹吹晒晒,让里面的葫芦籽长熟点,留种子明年再种植。”听着奶奶的介绍,小慧忍不住好奇:“奶奶,你的这些葫芦是怎么长这么大的啊?”于是肖奶奶又自豪地向大家介绍了她种植葫芦的经历,偶尔还停下来,翻翻手机里保存着的一些照片给孩子们看看:从种子、小苗到开花、结果,爱好花草养植的肖奶奶还真拍了不少照片,正好给我们和孩子得以初步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听着肖奶奶的介绍,看着葫芦们成长的过程,孩子们特别羡慕。肖奶奶从孩子们眼中看出了期待,主动摘了几个葫芦给我们带回来。 我们一起期待明年也能种出可爱的葫芦娃。

2.我和葫芦娃的故事

小朋友们午睡的时候,我把肖奶奶发给我的葫芦生长的照片,以及我手机里拍摄的孩子们跟葫芦互动的各个精彩瞬间,都用彩色打印纸打印了出来,稍加剪裁,加以封塑后,根据内容进行分类,几张照片用小夹子一夹,价廉物美的几本“照片小书”就做成了。

下午起床后的区域游戏活动时间,进到阅读区的孩子们一眼就看到我悄悄放置在图书架上的“小书”。“嘿嘿,这是我在蹦蹦跳跳摘葫芦呢”;“你看这是赟赟,他跳得真高!”“是啊,他的手都快要摸到葫芦娃了”;“杨俊炎发现了一个最大的葫芦娃,这个葫芦娃原来躲在丝瓜的后面啊”;“哇,这是睿睿在抱着葫芦宝宝睡觉”;“这是肖奶奶在种葫芦,长小苗了,结果了,开花了,哎呀,葫芦开花了不是在结果前面嘛,我来帮换一下顺序吧(我能说老师其实是故意的吗?)”……孩子们或两人一本“小书”头伸在一起边看边轻轻地讲述,偶尔小声讨论着自己的发现,或一人一本独自愉快地欣赏着。这些用孩子们自己的照片制成的无字小书,给孩子们带来了别样的阅读兴趣,更吸引了周围区域游戏的孩子们前来,一时间,往日宁静的阅读区里,因为孩子们进进出出来欣赏照片,倒也显得热闹非凡。

转身走到旁边的美工区,竟然发现小慧、钰涵几个小朋友正在纸上美化着一个个葫芦娃,她们得意地向我表示:要联合起来将画好的葫芦也做成故事书和我PK,她们的故事会更精彩的;小宇和炫宜则在耐心地用油泥捏出一个个葫芦兄弟……

经验与反思:

自从加入园内省级立项课题《农村幼儿园体验式阅读活动的实践研究》,较长一段时间里,课题组成员都将阅读活动的材料局限于以各种绘本等为载体。在课题论证的研讨活动中,专家们帮助我们对课题作了进一步的解读,鼓励大家拓宽视野,建立“大阅读”的教育观念。在专家们的引领下,我们大胆实践,将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一事一物,周围大自然中呈现的一草一木等等,都作为我们阅读多样化的载体。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亲心感受,获得新知,激起积极的学习情绪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本活动中,我们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顺应孩子想要“认识葫芦”的认知需求,创设并提供了相应的环境和条件,让孩子们有机会到自然环境中去观察葫芦,直接体验与“葫芦”的各种互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经历、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发展思维、在回归生活的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

后续:

花絮一:午睡前的故事时间快到了,泽楠“呲溜”一下从小床上翻下来,穿上拖鞋,直奔图书角。转眼拿回来两本“小人书”塞我手里:“张老师,今天给我们讲葫芦娃的故事吧”。几个孩子也从被窝里坐起来,纷纷表示也想听葫芦娃的故事。泽楠自己从家里带来的《金刚葫芦娃》给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兴趣。我们约定,花大约一周的时间,用“连载”的方式,讲完这两本小书。

花絮二:佳乐妈妈在班级微信群给大家分享了一个小故事,近段时间的“葫芦迷”佳乐晚上给老家爷爷奶奶打问候电话,拿起手机边拨号码边嘴里嘀咕着:一三七一三葫芦葫芦二葫芦……他把所有的数字“8”都念成葫芦,全家笑喷。

花絮三: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们收集了许多大大小小的葫芦,被放在美工区等待装饰。偶尔会有小朋友好奇:葫芦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里面真的有种子吗?征得大家同意,我们“解剖”了一只葫芦,照顾孩子们的情绪,没有很残忍地一刀劈下去,而是在底下轻轻地挖了个小洞,再逐渐放大一点,能看到里面就OK。孩子们观察欣赏过后,自己又想办法用勺子把里面的东西都掏出来,一一辩认讨论。后把种子洗净,晾干,收藏。孩子们一起计划和期待着,明年春天要在班级种植园地,种上葫芦种子,收获满藤葫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