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亲子关系不仅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而且是交往时间最持久、交流活动最频繁、双向情感最稳固的人际关系。对幼儿来说,是否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和同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我园幼儿成长档案建立以来,既是亲子沟通的桥梁,也是家园联系的纽带,最有效最直接地影响着亲子关系的发展。家园积极运用幼儿成长档案建立良性亲子关系有助于满足亲子间互尊互爱的心理需要,提高家长在亲子交往中的主动性,弥补家长对亲子交往技巧的缺失,最终促进亲子共同成长。
一、幼儿成长档案
幼儿成长档案,是指导家长关注幼儿、了解幼儿、记录幼儿成长历程的有效载体,在家园共育同盟的构建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是一本个性鲜明、值得珍藏的纪念图册,是一部幼、家、园三方合作的教育作品,是一个教育教学活动课程的资源宝库。我园的幼儿成长档案,即《我的小脚印》,通过“成长帮帮忙”等栏目,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成长点滴、了解幼儿的成长动态、记录幼儿的成长历程;指引教师掌握幼儿发展状况、了解幼儿家庭现状、协调亲子关系、建立家园共育模式。
幼儿成长档案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幼儿基本信息,即家庭背景、班级背景、健康档案等;第二,幼儿在园情况,即家园联系周周通、我的经典之作、我的科学发现、学期寄语等;第三,幼儿在家表现,即亲子游戏、成长帮帮忙、教育建议、爸爸妈妈记一记、我的小书房、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估表等。
二、幼儿成长档案促进良性亲子关系的建立
(一)满足亲子间互尊互爱的心理需要
小欣拿着《我的小脚印》对母亲说:“妈妈,不要写在‘小脚印’上,好吗?”小欣母亲看了看她,非常生气地回答:“我要告诉老师,你的这些坏毛病!”小欣低下头说:“我可是幼儿园的文明小天使啊!”这是多么渴望尊重的声音!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你也许可以暂时唬住孩子,却失去了对孩子的尊重。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按高低层次不同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幼儿有爱和尊重的需要,他们需要得到父母的疼爱和尊重,使自己感到自信、体验自我价值、产生自我肯定。幼儿成长档案的完成过程,是父母给予幼儿无条件的接纳、欣赏,适宜地批评、耐心地引导的过程,是平和、坚定地记录幼儿成长的过程。幼儿在享受亲情温暖时,不仅满足了爱和尊重的需要,也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
(二)提高家长在亲子交往中的主动性
作为一种自愿行为,主动是促进亲子交往、建立亲子关系的首要条件。幼儿成长档案在亲子交往中所起到的作用在于使家长在家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得以稳固,主动性得到加强。
第一,翻阅幼儿成长档案,主动关注幼儿在园情况。幼儿在园时间长,与教师、同伴相处久,教师从客观、科学的角度发现幼儿生活中的问题并记录在成长档案中。可见,家长每周主动翻看幼儿成长档案,有利于了解幼儿的园内生活,有利于协调家园教育不一致对幼儿的不良影响。
第二,借助幼儿成长档案,主动与幼儿沟通交流。幼儿心理学理论认为:幼儿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幼儿仅通过感知无法理解并完成幼儿成长档案的有关内容,此时家长起着引导、陪伴的作用。尽管部分幼儿已识字,但对档案里的文字内容仍难理解,家长需要主动与幼儿交流合作,最终完成成长档案。
第三,编写幼儿成长档案,主动分享亲子交往趣事。幼儿年龄小、动手能力较弱,父母需要引导幼儿编写成长档案,记录亲子趣事。例如,在我园的园刊上经常会刊登几则父母与幼儿共同编写的亲子生活小故事,让全园师幼及家长分享他们的亲子生活乐趣,提高家长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弥补家长对亲子交往技巧的缺失
亲子关系的建立在日常交往中形成,交往技巧的缺失不仅会阻碍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而且会影响亲子关系的良性互动。幼儿成长档案有助于家长弥补亲子交往技巧的缺失:
第一,增强父亲参与教育的意识。在亲子关系中,母亲所扮演的角色往往多于父亲。但不可否认父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父亲与幼儿相处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幼儿勇敢、坚强、自信等品格。例如,“爸爸妈妈记一记”栏目的提醒语会鼓励父亲分享亲子趣事、培养幼儿品格、了解教育技巧,营造温馨氛围、促进亲子共长。
第二,促进家庭教养方式的改善。鲍姆令特等人根据成人的态度和控制、成人的要求、交流、养育四个维度概括出四种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即权威型、专制型、放任型和忽视型。幼儿成长档案从教育理论和活动实践两个方面引导家长做最理想的权威型父母,让专制型和放任型父母明确教养优势、避免消极影响。例如,通过“我的小书房”栏目,引导父母记录幼儿的阅读书目、满足幼儿的阅读需求、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第三,拓展亲子情感交流的途径。亲子间通过对话交谈、肢体互动、物质互赠、游戏共玩等途径交流情感,不仅可以使幼儿感受到父母的爱,与父母形成密切的情感联系;而且可以使幼儿从中获得快乐,强化亲子情感联系。幼儿成长档案介绍的亲子游戏是增进亲子情感的趣味活动,是提高亲子交往能力的有效方法,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着力点。例如《卖柿子》游戏,幼儿与爸爸、妈妈互相扮演卖柿子的人,不仅能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言语能力、数学思维,还能促进幼儿换位思考,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
第四,提升亲子交往的能力。在亲子交往关系中,交往能力不容忽视。由于幼儿年龄小、能力水平较低,家长主动掌握提升亲子交往能力的技巧显得尤为重要。幼儿成长档案介绍的化解亲子矛盾、避免亲子冲突等交往技巧,能够有效地帮助家长运用交往技巧、解决问题、升华情感。
三、改进家园使用幼儿成长档案的策略
(一)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首先,满足幼儿爱的需要。马斯洛认为爱的需要包括给别人的爱和接受别人的爱。幼儿渴望在家庭中与父母有着亲密的关系,在集体中与同伴、教师有着深厚的情谊,如果这一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幼儿就会感到孤独。幼儿成长档案是幼儿与父母、同伴、教师紧密联系、互尊互爱的窗口。例如“爸爸妈妈记一记”满足幼儿来自父母的爱,“幼儿班级背景”满足幼儿来自同伴的爱,“学期寄语”满足幼儿来自教师的爱。
其次,满足幼儿自尊的需要。国内有研究者提出,自尊需要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儿童开始学会认识事件对于自我的关系和意义,从而更为主动、合理地满足自尊需要时,自我意识便得以发展。尊重幼儿,即满足幼儿的自尊需要。例如有的家长不顾幼儿的意愿,在幼儿成长档案里记录令幼儿难堪的事情,导致幼儿情绪低落、不愿回园。可见,家长在运用幼儿成长档案时,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心理诉求,满足其自尊需要。
最后,引导幼儿管理情绪。父母在亲子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特点容易导致幼儿的不良情绪无法发泄而倍感压抑,长此以往使其产生消极情绪,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亲子间和谐共处。例如有些幼儿发脾气时,家长以记录在幼儿成长档案为惩罚,而让幼儿停止乱发脾气。这种方式不仅无法帮助幼儿排解不良情绪,而且会影响亲子、师幼关系。因此,教师和家长可以在成长档案的页眉或页脚开辟“心情角”,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管理情绪。
(二)选择适宜的档案记录方式
首先,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依据幼儿年龄特征与发展情况,为幼儿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例如小班幼儿适合画报剪辑、图片粘贴等形式,建议以家长记录为主,幼儿参与为辅。中、大班幼儿适合图画、表格、字符、数字等手段,建议以幼儿记录为主,家长协助为辅。
其次,要考虑幼儿的个人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积极的学习,兴趣是记录的窗口。幼儿对喜欢的事物特别感兴趣,而且乐在其中。在完成幼儿成长档案时,丰富的互动方式有助于刺激幼儿的记录兴趣,比如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感知等。家长可结合幼儿个人兴趣,单一或综合运用手工制作、绘画涂鸦、图文表格、摄影留念等方法记录童言趣事。
(三)及时反馈家园记录信息
首先,要做到角色互换、相互理解。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家长、教师三方扮演的角色不同、立场各异。教师重视幼儿在园情况,家长关注幼儿在家、在外表现,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三者沟通迟滞造成的三方分歧会影响家园合作、师幼关系、亲子关系。为形成良好的交往关系,教师与家长要尽量站在对方和幼儿的立场上相互体谅、相互理解,力争达到彼此间心理相容。例如,教师在幼儿成长档案上详细记录幼儿在园表现,而父母留白或仅签名容易打击教师记录的积极性,这一不妥的做法值得家长反思。
其次,要坚持定时沟通、全面交流。随着时代发展,亲子、家园交流的内容较宽,交流的方法和途径更多,尽管书面交流没有电话、网络交流即时,但是幼儿成长档案的书面交流却是成长印迹和深情厚谊的永恒纪念。定时沟通,即亲子约定时间反馈“家园联系周周通”的教师留言,完成“我爱我家”等栏目的记录内容。全面交流,即坚持亲子面对面交心,家园笔与笔沟通。家园坚持定时沟通、全面交流地反馈幼儿成长档案的记录信息,不仅能促进幼儿与父母、教师的交往,更为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幼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利用园刊分享亲子故事
首先,仔细观察幼儿生活。幼儿的生活充满童趣、天真和想象,家长需要融入幼儿生活,用童心观察幼儿言行,捕捉幼儿生活点滴,记录幼儿生活状态,所记录亲子故事自然会生动有趣。例如菡菡家长在幼儿成长档案中记录了近2O个亲子生活故事,从每一则小故事可以看到不同的菡菡:《六一合唱》记录了听歌感动的菡菡,《脑筋急转弯》记录了提问思考的菡菡,《脸上的雀斑》记录了天真烂漫的菡菡……
其次,认真整理亲子故事。家长通过深入观察幼儿生活,撷取富有童真童趣的生活片断,用幼儿的语言描叙最真实的幼儿状态,形成短小精悍、童趣盎然的亲子故事。家长依据亲子故事的主题鲜明、条理清晰、结构单纯、情节紧凑、语言生动等要求进行加工整理,创作出适合幼儿阅读的亲子故事。例如《脸上的雀斑》亲子故事来源于菡菡家长参加六一活动后与其交流的观后感,家长把握故事灵感,及时记录,再进行修改和整理,最后形成亲子故事《脸上的雀斑》。
最后,利用园刊分享故事。幼儿园园刊《启航号》为搭建家园共育平台,鼓励幼儿教师、家长积极投稿。幼儿家长在园刊上投送亲子故事,为幼儿提供精神食粮,为家庭增添亲子生活趣味,为家长树立亲子教育榜样,为良性亲子关系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例如,针对我园幼儿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高的特点,开展“家长约稿”活动,鼓励广大家长关注亲子生活、撰写亲子故事、分享亲子教育理念。
摘自:《幼儿教育导读》2016.12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