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镜子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用品之一,常常给小朋友们带来乐趣,幼儿有兴趣去探索和学习,既来源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中。活动中,通过观察和感知镜子的主要特征,激发幼儿进一步了解和探索镜子的秘密,同时感受各种镜子在生活中的用途,注重培养幼儿探索兴趣和动手能力,体验镜子在生活中的价值所在。
活动目标:
1.观察、感知镜子的主要特征。
2.了解各种镜子在生活中的用途。
3.喜欢动手探究,激发幼儿探索镜子的秘密。
活动准备:小镜子若干、纸、彩笔、大镜子两面、小玩偶一个
活动过程:
1.猜谜游戏。(引导幼儿以猜谜的方式,导出镜子,激发幼儿兴趣。)
师:老师请小朋友们来玩一个猜谜语游戏,我说你来猜,请大家认真听,这是一件我们每天都会用到的生活物品,“平又平,亮又亮,平平亮亮桌上放。它会告诉你,脸上脏不脏。” 幼儿回答。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没错,这就是镜子。
2.观察感知。(师出示一面小镜子,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感知镜子的主要特征。)
师:在老师这里有一面小镜子,请你说一说镜子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幼儿回答。
师:(走到小朋友面前)请你来摸一摸,镜子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引导幼儿运用多感官感知镜子是平的、亮的、摸起来凉凉的,很光滑。)
师:它的背面和正面一样吗?幼儿回答。
师:镜子的背面有一层薄薄的银色的东西,是金属漆。另外,镜子能不能使劲往下放?幼儿回答。
师:镜子容易碎,请小朋友一定要保护好镜子。
3.探索操作
(1)反光实验。(师进行实验操作,进一步了解镜子能够反射的特点,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师:小朋友们,老师手里拿着一面镜子,当我走到阳光充足的地方请你看一看,墙上有什么变化呢?幼儿回答。
师:你知道为什么会有小影子吗?这是因为镜子有一个秘密,它可以反光。
(2)重复反射实验。(师出示两面大镜子对立竖放在地面上,两面镜子中间放一个玩偶,引导幼儿观察和了解镜子重复反射的样子。)
师:镜子还有一个秘密,你想知道吗?请你看这里。在镜子里,你看到了多少个玩偶的图像呀?幼儿回答。
师:这是因为两面镜子相对放,镜子和镜子之间反射了好多次,在重复反射,所以小朋友就会看到好多个小玩偶。
(3)幼儿操作(师为每名幼儿发一面小镜子,请幼儿观察感知镜子的特点。)
师:下面,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发一面小镜子,请你一定要保护好它。你可以摸一摸,看一看说说它的样子吧!也可以把它拿到阳光充足的地方试一试,镜子是怎样反光的呢?
4.画自画像。(引导幼儿感知镜子的用处。)
师:请你把镜子放到面前,对着镜子笑一笑,镜子里的宝宝怎么了?请你再对着镜子哭鼻子,镜子里的宝宝又会怎么样呀?幼儿回答。
师:有了镜子我们就可以看到自己的样子了对不对?接下来请小朋友们对着镜子,把自己的样子画下来好吗?
5.认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镜子。(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了解生活中的镜子。)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什么地方有镜子?幼儿回答。
教师总结:车上有倒车镜,放大镜可以把很小的东西放大,显微镜可以观察细菌,游乐场的哈哈镜可以变样子,看远处可以用望远镜,牙医看病会用牙镜……
活动延伸:回家后与家长共同探索和使用生活中的镜子。
活动反思:
《有趣的镜子》这一活动属于中班科学领域的一次活动。活动中,通过感知和操作让幼儿对生活中这一常见物品——镜子有了系统的了解。活动过程中层次递进,起初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镜子,接着在了解了镜子的基础上,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体会镜子的秘密、功能,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这正体现了《指南》中科学领域活动的的核心。最后,带领幼儿寻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镜子,体会镜子的用处和价值,既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本次活动拓展幼儿平时的游戏中镜子仅仅限于满足幼儿表层兴趣这一点,把兴趣引向更深处——探究,让幼儿保持活动兴趣的同时,进行积极地探索,并积累简单的关于不同镜子的经验。
引入活动部分我采用幼儿喜爱的猜谜游戏方式,引出“镜子”,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然后请幼儿边观察边谈谈自己熟悉的镜子:有什么用,长什么样,调动他们原有的认识经验。接着通过呈现两组小实验让幼儿进一步了解镜子,由浅到深地向幼儿一一解释实验现象,激发幼儿动手尝试参与以及探索的兴趣,他们就会产生很想知道的愿望: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觉得,这个过程朴素而但很有意义。再者,通过画自画像来让幼儿体验、感受镜子的用处,并结合多媒体教学,运用手机刷屏的方式将幼儿的作品上传在一体机上,小朋友们可以清楚、方便的赏析到同伴的作品,实现了艺术领域和科学领域的完美结合。最后,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寻找生活中的“镜子”,做到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实现教育生活化。
当然,活动中也有不足之处,对于刚刚进入中班的小朋友来说活动内容相对较满,量大;再加上第二个实验的选用有点难理解,导致活动时间较长。另外,对于任何科学现象的解释也应简洁精炼、清楚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