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量,比较两组数量的多少。
2.通过大鱼吃小鱼的游戏,初步尝试用大于号,小于号表示两组数量比较的结果。
3.积极为大嘴鱼寻找数量多的食物,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能够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量
物质准备:
1.教具:《谁多?谁少?》课件
2.学具:
《大嘴巴吃什么?》操作材料
《给大嘴巴送食物》操作材料
《谁最多?》操作单人手一份,笔若干
《有趣的图形宝宝》操作单人手一份,笔若干
活动亮点:从个人直观的感受来看,“大于号、小于号”很像两张大嘴巴,基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这个活动设计了一个生动的形象——“大嘴鱼”,由“大嘴鱼”爱吃数量多的食物而引发孩子们对两组物体数量的比较,并且通过适时地抽离卡通形象,初步学习用符号来表示两组数量的多少。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情景 ,唤起幼儿已有感知物体数量的经验。
1.出示课件画面1,感知物体数量。
教师:这是哪里?你看到了谁?它有几个?
2.幼儿自由感知、点数物体数量。
二、游戏“大嘴鱼吃食物”,感知数量的 多少,用“大于号”、“小于号”表示两组数量比较的结果。
1.出示课件画面2,了解大嘴鱼吃数量多的食物规则。
(1)点击出示大嘴鱼、播放“大嘴鱼”录音,了解大嘴鱼吃食物的规则。
(2)教师:它是谁?它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
(3)出示课件画面2,师幼共同比较两组数量,明确比较两组数量多少的方法。
教师:这里有两处水草,我要吃数量多的那一边,我该吃哪边的水草呢?为什么?
2.出示课件画面3,自主按照“大嘴鱼吃食物”的规则进行比较
(1)幼儿点击课件,出现相应的画面。
(2)幼儿自由讨论,操作课件。
3.出示课件画面4,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和大小的影响比较两组数量的多少。
4.出示课件画面5,认识“大嘴巴”符号。
师幼共同总结:大嘴鱼喜欢吃多的食物,所以大嘴巴总是对着数量多的那一边!大嘴鱼吃饱了,游走了,留下了一张大嘴巴,这个大嘴巴和大嘴鱼一样。它的大口总是对着数量多的那一边。
三、小组操作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1.教师介绍小组活动规则。
(1)教师:大嘴巴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帮忙,继续帮助它找好吃的。
(2)介绍各组活动的名称、规则。
第一组:
名称:“大嘴巴”吃什么?(两数比较,填放符号)
材料:已有食物图片的操作单四份,大嘴巴符号一个。
规则:数一数两边各有多少食物?比一比,谁多?谁少?在中间的横线上放上大嘴巴符号。
指导要点:正确点数并摆放符号。
第二组:
名称:给“大嘴巴”送食物。(根据符号,摆放数量)
材料:已有“大于号”,“小于号”的操作单四分。“大嘴巴”符号四个。
规则:根据已有的“大嘴巴”符号,选择相应数量的食物卡片放在两边的横线上。
知道要点:观察符号方向,摆放食物卡片。
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大嘴鱼,我有一张大大的嘴巴,是不是很可爱啊!但是,我有一个坏毛病,就是我只吃数量多的食物,你们认识我了吗?
谁多谁少素材.r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