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
大一班 陈奕诺爸爸
我们有幸聆听了吴老师《通向快乐、幸福家庭教育的金钥匙》专题讲座,吴老师从儿童是什么、什么样的人生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家长如何做三个方面给我们作了细致分享,我感觉收获很大,自己在平常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吴老师分享的《安的种子》这则故事,让我深受反思,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不苛责、不溺爱、多关注。
第一,是做到不苛责。作为父母,总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比别人,优秀一点再优秀一点,成长的再快一点,但我们对孩子的想法并不了解。蒙特梭利教育倡导“尊重孩子为独立的个体”,孩子不是父母的,他只属于他自己,拥有自己的人生。做父母培养孩子,绝不是为了让孩子为自己“赚面子”,要什么第一,必须是个优秀的孩子!而是让孩子享受成长的快乐,拥有更幸福美好的人生。无论养育过程中出现什么状况,做父母的都应把育儿当成一大乐事,去关注、去用心启迪和引领。失败告诉我们:教育需要少一些暴躁、指责,教育需要静待花开,需要漫长的陪伴和等待,我们的种子就会发芽就会成长为最美的绽放。
第二,是做到不溺爱。静的做法是大多数家长的选择,他们不管季节(冬天),也就是忽略孩子的成长环境,只考虑怎么样才能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在众多花盆里面挑出了最漂亮的、档次最高的瓷盆,放在最温暖的房间里,就像我们让自己的孩子们不经历成长的寒暑冬夏,不让孩子受到一点挫折一样,随时彰显着我们为人父母的那份对于孩子的爱——沉甸甸的溺爱!结果孩子在没有挫折的教育中、在最优质的环境中、在不能责怪、批评、打骂中等待的结果是什么?没几天就枯死了!
第三,是做到多关注。安在有了种子之后,身上多了一个小布袋,始终挂在胸前:孩子的教育是头等大事,也就是有了最美的希望。但是安还是在做自己应该做的,比如去集市为寺院买东西、扫院外的雪、清扫寺院内的积雪、做斋饭、挑水、做晚课散步!从放到小布袋开始,小布袋自始至终就没有离开他的身上,这是一份关注。去集市、扫雪、做斋饭、挑水、做晚课散步,正是我们孩子真正需要的生活。
集市是教育孩子懂得与人交往;扫雪,既有教育孩子户外(院外)踏雪寻梅的浪漫情调,更有家内扫雪,也就是去除孩子身上坏习惯的实际行动;做斋饭,是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我们的衣食住行写照;挑水,是告诉孩子们成长必须经历挫折,要懂得担当,要学会平衡;晚课,是正常的学习,要懂得关注;散步,教育孩子们懂得成长的过程中要劳逸结合。绘本的最后也给了最后的启迪:春天来了,孩子的教育正是万物勃发的春天,放下小布袋,拿出种子,放置到他应该去的地方。学会欣赏、学会鼓励,于是一定会成长为最美的那个。而我们这时候却依然是一个关注者,是孩子成长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