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dal

观看《科学探究与艺术启发的亲子活动》直播有感

我们常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就是说对待同一件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和见解。现如今,我们的孩子正处于思维的敏感和发展期,那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些什么呢?下面我就以下几点,和大家分享我观看本次讲座后的一些看法。

一、要包容孩子与成人不同的奇思妙想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蕴藏着许许多多科学的奥秘,科学的世界丰富多彩。你会发现孩子好像有问不完的“为什么”,比如我儿子前几天就问我:“妈妈,为什么会下雨?”我开玩笑着反问他:“你觉得呢?”他一脸认真地说:“是不是因为云朵遇到伤心事,所以哭了?”我笑了笑,回答他说:“其实是这样的,地面的水受到太阳的照射,形成了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形成了小雨滴,最后变成云。云里的小水滴体积会越来越大,当这些水滴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他们的时候,就会下雨了。”当我讲完这些,我真的不确定他有没有完全听懂,但是我并没有直接否定他的想法,我想我们应该保护幼儿的好奇心,从而去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不要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你会发现他不再喜欢那些一成不变的玩具,相反的他们会喜欢例如磁力片、魔尺等这些可以转换各种形状、不同样子的益智玩具。就拿魔尺来说吧,刚开始买这个玩具的时候,我儿子就问我:“妈妈,你说我们能拿它拼些什么呢?”我就回答他说:“妈妈也是第一次玩这个玩具,可以教你一些简单的形状,比如长方形,三角形。那如果你想拼成更多不同的样子,你要仔细想一想了哦!”后来有一次放学回家,我就意外的发现他可以拼成一个类似恐龙的形状。所以说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鼓励并支持孩子进行探索,一定不能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孩子的动手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坚持。

三、实现良好的家园共育

何为家园共育?家园共育:即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我们要在乎家园共育的必要性,研究表明,在幼儿时期,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比老师还重要!我们和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只有建立了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家园双方才能相互沟通,密切配合,形成良好的共育局面。

每个孩子都是一棵与众不同的小树苗,我们都渴望他们长成参天大树,一棵树的成长离不开阳光,土壤和养料,而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他们成为一棵棵长满各种可能的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