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dal

今天晚上有幸听了宋力老师关于孩子阅读的讲座。宋老师的课清新、自然、浅显易懂,而且充满爱。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导入,然后辅以实例,让我们这些家长由衷地感到早期阅读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现在的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快,阅读作为一个人了解社会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孩子认识社会和自然的渠道。

“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爱上读书可以说是父母献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是家庭教育成功的标志。孩子每天回到家想到的第一件事如果是读书而不是看电视看手机,我相信这样的家庭已经成功的一半,孩子喜欢阅读胜过纯粹的学校教育,胜过最高级的大学文凭,它能够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一生受益。

宋老师先给家长朋友出了一道看图说话题,然后让听众们找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其次又出了一道算术题,让家长们算一算。以此两个例子引发大家思考:什么是阅读?阅读不仅仅是看图说话、识字这么简单,而是要学会正确思考。真正的阅读是伴随着想象、假设、思考,质疑……

在接下来的讲座中,宋老师先告诉我们什么是早期阅读?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和成人的语言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文为主的低幼儿童读物内容的过程。早期阅读是婴幼儿获得信息、传递信息、增加知识的活动。他带领我们解读了法国的两本著作,《脚指头起名字》和《是谁的肚脐眼》,以此诠释早期阅读的定义。这其中让我感觉到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只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忽视了这一点,往往很粗暴地打断孩子的提问或者是兴趣点,这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为什么要开展早期阅读呢?宋老师告诉我们:3岁前是儿童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5-6岁是儿童掌握词汇的关键期。通过开展早期阅读,可以培养儿童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作文能力等综合能力,培养儿童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形成终身受用的自主阅读能力,更能够滋养儿童的心灵。因此,在早期阅读中,我们家长要给孩子读文学类、科学知识类、益智类这些具有儿童性、传达性、教育性和艺术性的书籍。

在这期讲座中,我始终在聆听、记录、截屏、思考,很可惜的是由于时间关系,宋老师原本66张幻灯片只播放了一半,课程也只说了一半,我期待后期还能够继续从中学习。说到这,我想起了前一期周洁老师说到的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其中她跟我们分享了美国诗人史斯克兰·吉利兰的诗句:“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精彩的人生常常跟在精彩的阅读后面,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阅读的启蒙者,担负起阅读教育的职能,引导孩子去读书,读好书,并且长期与孩子一起阅读,耐心地给他讲故事,同时还应该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长期坚持下去,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阅读水平也会逐步提高。然而在这条阅读的道路上,我做的实在太少,也没有坚持下来,十分汗颜。

最后,我还要感谢四幼大三班的各位老师们,在孩子早晨到园后,就引导孩子们去读书并且长期坚持下来,作为家长的我,要向老师们好好学习。